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家人的支持和朋友们的陪伴总是不容忽视的。这句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似乎也成了许多人的生活信条。很多人习惯性地到处留存电话、交换联系方式,仿佛拥有了一本“人脉宝典”。

回忆起十多年前的某个时刻,我偶然结识了一位看似“大人物”的人物,我们聊得投机,便互换了电话。当时,我原以为这将是未来重要的资源。当一次我遇到困难寻求帮助时,得到的却是冷漠的回应。这让我深感挫败。
许多人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他们认为,只要存了对方的电话或微信,就能够在需要时得到帮助。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真正的帮助往往建立在平等资源的基础上。
在社交中,资源的平等性至关重要。只有当我们自己足够优秀时,才能吸引到有价值的社交关系。这听起来或许有些残酷,但却是现实。如果我们自身不够优秀,那么所谓的人脉其实并不值钱。
我曾经在上海的一所学校给教职工们分享关于《时间管理》的课程时,一位年轻的博士生提出了他的困惑:他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请自来的访客,不知道是否应该拒绝他们,担心这样会失去人脉。我告诉他,只有那些同样优秀的人,才能与你建立有价值的社交关系。
这位年轻的博士生逐渐领悟到,在他未获得博士学位之前,很少有人主动联系他。他意识到应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而不是浪费在无意义的社交上。
同样地,如果你不够优秀,即使你拥有再多的“人脉”,也难以得到真正的帮助。人脉不是追求来的,而是吸引来的。只有等价的交换,才能带来合理的帮助。
在我身边就有一个例子。这个人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和朋友相处上,他称之为“交朋友、处关系”。他常常因此忽略了家人,与家人共度的时间非常少。起初,他身边确实围绕着一群朋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事业越做越好的朋友逐渐离他而去。原因在于,当他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建立人际关系时,却没有在事业上打下坚实的基础或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们应该明白,真正的人脉不是靠追求来的,而是靠自身的优秀和价值吸引来的。我们应该把时间投入到提升自己和事业上,而不是盲目地追求社交关系。只有当我们自身变得足够优秀时,才能吸引到有价值的社交关系和真正的帮助。天有不测风云,他身体出了状况,得了癌症。医生说跟平时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常常应酬导致喝酒过量、生活没有规律等。令人难过的是,当朋友知道他得了癌症,就像瘟疫一样离他而去,最后陪伴在身边的只有家人。
不免会感慨一句:世态炎凉啊!这种情况何止他一人呢?芮成钢锒铛入狱之时,他遍布全世界的“老朋友们”都不见了踪影,昔日的小伙伴们也是树倒猢狲散,落井下石者倒是纷涌而至。
在你还没有足够强大、足够优秀时,先别花太多宝贵的时间去社交,多花点时间读书、提高专业技能。放弃那些无用的社交,提升自己,世界才能更大!
有一种情况除外,你落难的时候,他说我们是兄弟,你富有时,他仍然说我们是兄弟。这种不离不弃的人,才称为真正的朋友,他不适用于以上的规则。这种人不用多,在这个浮夸的世界里,几个就好。
范冰冰曾说,我不嫁豪门,我就是豪门。对待人脉这事也要拿出范爷的范:
我不追求人脉,我就是人脉!
请记得:
人脉不在别人的身上,而藏在自己身上:唯有让自己变得强大,你才能获得有用的人脉!
“认识人多”不等于“人脉广”:人脉法则第一条就是要扭转“以多寡论英雄”的人脉观。
人脉的基础是你的“被利用价值”:你的利用价值越大,他就越会帮你。与其把时间花在多认识人上面,不如花时间提高自己的个人价值。
少“巴结”多“互助”和“提携”:投资和我们层次相仿的人,大家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互助”关系。另外提携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就好比低价买入潜力股,这类股票才是真正能让人赚大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