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的学书之路,常常始于对碑帖的研习。不是随意选取一本字帖作为范本,而是需精心挑选,因人因情而异。学习行书,如同游走在墨香之间,每一步都需踏实,不可轻率。

选择碑帖要讲究“取法乎上”。理想的碑帖必须用笔精到,意态活泼,格调高雅,韵致优美。今人的字帖更是鱼目混杂,因此选择时需谨慎,不可被表面的华丽所迷惑,而要深入其中,探寻真正的艺术价值。
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所选择的碑帖也应符合个人的口味。行书碑帖风格多样,有的以神秀见长,有的以老辣为味,因此要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但无论选择哪种风格的碑帖,都要确保其品质上乘,符合学书者的情性和所学楷书的风格。
所择行书字帖的风格、用笔、结体需与自己所学的楷书有承传关系。这样,楷书的功夫就能更容易地过渡到行书中来。例如,学欧阳询楷书的人,选择王羲之的《兰亭序》作为行书学习的范本,就会比较容易上手,因为两者的笔法和结构有相通之处。
法帖风格还需与学书者的情趣性格相符。内向文静的人,若选择奔放雄浑风格的法帖来研习,可能并不妥当。在选择时还需考虑个人的性格因素。
以下推荐几个经典行书名碑法帖供您参考:怀仁《集王圣教序》、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等。这些碑帖都是行书的佳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习价值。
在临习这些碑帖时,不仅要注意线条的回环、连转和映带关系,更要体会其在空中完成的微妙的用笔动作。也要关注字形内部、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三个层面上的空间关系。这样才能真正领悟行书的韵味和精髓。
除了传统的碑帖之外,当代书法家的作品也值得一提。例如姚俊卿的行书书法,其作品清秀飘逸,妙趣天成,集中地表现了姚俊卿书法艺术的造诣和风格。姚俊卿作为当代著名的书法家、教育家和电影艺术家,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习价值。
该人士于长春电影制片厂服务长达三十余年,从1958年至1991年担任高级字幕美术师。他的职业技能不仅在影视领域发光发热,个人书法造诣亦十分深厚。
在1989年,他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个人书法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当时的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亲笔为展览题字,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也莅临展览现场并为其剪裁,足以证明其书法造诣之深厚。
之后,他于1991年调入长春大学担任教授。他的书法技艺深受认可,连续在1998年和1999年被功过文联评为百杰书法家。
随着岁月的积累,他的书法技艺越发精湛,在晚年更是活跃于大众视野。在2001年,他被中央电视台邀请为知名栏目“夕阳红”开设老年书画课堂,主讲行书讲座,传授书法技艺。到了中国电影一百周年暨长春电影制片厂六十周年庆典之际,他荣获了“功臣荣誉奖”,足以彰显其在电影和书法领域的贡献。
长春大学为了表彰他的贡献,于2006年设立了姚俊卿书法艺术馆,展示他的代表作品。到了2008年,他更是被国家产权局聘请为“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可见其书法影响力和文化贡献之广泛。
对于行书的练习方法,他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行书结构应茂密而不拘谨,气清而有空灵之致。初学者应以法帖为范本,但不应死板硬套,要在实践中摸索适合自己的方法。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并悟出其中的道理,成功就在眼前。他还详细阐述了行书的简括省略、离方遁圆、重按轻提等笔法特点以及运腕的重要性。他的见解独到且深入,对于学习行书的人来说是宝贵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