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是教育部最近推出的一个重要计划,作为基础学科招生改革的试点,取代了以往的自主招生制度。该计划主要针对那些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在综合素质方面表现出色或基础学科领域有突出才能的学生进行选拔和培养。

该计划聚焦于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以及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同时涉及国家人才短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各高校将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地安排招生专业。尤其强调基础学科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因此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上的招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普通考生而言,强基计划带来的影响并不显著。他们可以继续按照以往的复习方式准备高考,然后正常参加高考和录取流程,与以往并无太大差异。对于那些曾经有机会参加自主招生的特长生和竞赛考生,强基计划确实带来了一些具体的变化。
1. 招生学校数量变化
以往自主招生的标准多由各学校自行制定,导致了一系列问题。而且,以前的自主招生涉及90所高校,招生人数众多。而强基计划目前仅涵盖39所高校。
2. 招生专业受到限制
强基计划更加强调对关键领域和国家人才短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培养,各高校需结合自身办学特色来设定招生专业。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等基础学科领域的招生将得到突出体现。
3. 高考成绩要求提高
在强基计划中,考生需要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的综合考核。高校将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这与以往的自主招生中存在的降分破格录取有所不同,现在更加注重考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业水平。
4. 培养模式的变化
与以往的自主招生不同,强基计划对录取的学生制定了单独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激励机制。被录取的学生将享受到一流的师资、学习条件以及学术环境。高校将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并为学业优秀的学生提供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的优先安排。高校还将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基础学科能力和素养。
强基计划的推出旨在更好地选拔和培养那些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在综合素质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同时也为高校提供了更加规范和透明的招生及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