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大学题的解题策略

分析题是大学政治考试中重要的一种题型,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出不同类型。从题型的形式看,论述题、材料题以及辨析题都属于分析题。从分析的内容对象上,又可分为知识、原理性的分析题,社会现象、客观实际性的分析题以及材料性的分析题。
对于知识、原理性的分析题,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和理解所学各门学科的知识和原理,重点考查考生对知识、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原理分析解决一定问题的能力。例如,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象,考生需要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理论和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目标进行分析。
社会现象、客观实际性的分析题与知识、原理性的分析题有密切联系,都需要运用一定的知识、原理分析实际问题。不同之处在于,这类分析题往往并不指明运用哪方面的具体知识、原理去分析实际问题,而是需要从试题给定的社会现象、客观实际中,分析、概括其中所蕴含和体现的有关知识、原理,并运用这些原理去分析和论述。
材料性分析题是分析题中比较典型的形式,它提供若干条现成材料,要求考生按照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论述,回答它所提出的问题。回答这类问题,考生必须认真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材料,真正弄懂和理解材料的内容,确定回答问题的思想方向和理论范围,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进行分析和论述。
二、考研政治的主要考察内容
考研政治考试主要考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方面的内容。试卷内容结构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考试形式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分析题。
三、考研政治中马原的重难点及应对策略
马哲是考研政治中的重难点,约占24分。很多考生反映马哲的原理难以理解,难以掌握,更不用说运用这些原理来解题。实际上,马哲的难点不仅在于其原理的抽象性,而且在于这些原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往往很深奥。
为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考生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把马哲的考查内容分为七章,再划分为五个部分,对每个部分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通过做一些历年真题,了解考试的出题规律和重点难点;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归纳总结、联系实际、多做练习题等。考生还可以参考相关的辅导材料和教材,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哲的知识点。
《关于哲学复习的几点建议》
7. 在“唯物论”部分,也就是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近年来主要出现在选择题中,同一知识点可能会重复出现,但也不排除分析题的可能性。考生在复习时,应深入理解实践的本质及其主客体关系,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的角度进行分析。在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时,要与“求真务实”相结合。
8. 对于基本概念、哲理名言、当代科学领域的典型事例和最新发展,都是历年真题的命题素材。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多收集相关名言和当前流行的哲学观点,进行辨别和归纳。
9. “辩证法”部分,即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是历年考试的密集区域,也是马哲的核心章节之一。复习重点包括普遍联系原理、发展的过程性、现象和本质、必然和偶然、量变和质变的关系、辩证法否定观的内容及意义等。
10. 特别是“对立统一规律”一节,历年考题所占分值比重最多。考生在备考时,应注重运用本章的重要原理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如构建和谐社会与矛盾同一性的哲学分析,以及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的联系等,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正确的答题模式。
11. “认识论”部分,即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主要考核考生的分析事物的能力。历年试题中必有题目,并且多数为主观题。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12. 由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组成的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上的重点。这一部分内容联系实际最多,也极易出大题。特别是第六章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和主体的作用,涉及到许多社会热点,因此也要引起考生的注意。
13. 唯物史观在第七章主要阐述了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这一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制高点,命题素材多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邓小平理论和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热点相结合。
14. 在前期复习时,考生应牢固掌握几个核心概念,把握复习重点,深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形成比一般人更深入的理解,轻松应对难题。如果考生不懂得哲学的学习技巧,只是进行地毯式轰炸般的强行记忆,那就会误入歧途。因为哲学有它自己的理论系统,如果不按照其理论系统去理解,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如坠云里雾里,生吞活剥,仓促上阵。考生在这方面需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