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经历:我是一名成功上岸的考研学子,曾以调剂的方式进入信阳师范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习。我本科就读于河南地区的一所民办二本学校,但通过不懈努力,我成功通过了英语四级和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我的考研成绩单如下:总分366分,其中英语64分,政治69分,专业一110分,专业二123分,最终排名为第51名。这段考研之路并不平坦,但我从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

一、学校选择篇
考研择校是一个重要环节。我认为选择学校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点,明确考研目的。要清楚自己是为了追求学术、提升自己还是仅仅为了一个学历而考研。
第二点,关于择校时间。建议同学们不要过早或过晚决定报考学校,合理安排自己的复习进度和择校时间。早期可以多了解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复习程度再作选择。
第三点,考虑地区因素。不同地区的改卷严格程度不同,报考北上广等地区的考生水平相对较高,难度自然就大。但我们在选择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做好了准备。
第四点,个人情况。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我当初一志愿选择南京大学,是因为它公平且是我的梦想。而信阳师院作为调剂选择,其试题难度不大,适合想要一个研究生学历且在中部地区发展的同学。在选择学校时,既要脚踏实地,也不要好高骛远。
二、专业课备考篇
专业课备考是考研的重中之重。对于我来说,《现代汉语》是重中之重。我复习时按照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弄懂全书框架;第二阶段是过书并做习题;第三阶段是查漏补缺、总结并形成自己的知识思维导图。复习时要注意全书都是重点,每一部分都可能会考到,而且近两年考研题型常变常新。
对于其他专业课程如《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国文化要略》等也要仔细阅读并记笔记。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后开始做题和背诵。在背诵时要注意逻辑性并按照框架来背以便记得更牢还不容易记混。
三、公共课备考篇
公共课中英语是需要长期积累的科目所以要坚持一直学直到上考场前那一刻英语复习注意单词和真题单词背牢是基础真题吃透是关键留出近三年的真题进行考前模拟即可。
四、总结与建议
英语复习之路,如同攀登高峰,分为三个阶段稳步前行。首阶段(3-5月),我深入探究田静老师的长难句解析和唐迟的阅读技巧。次阶段(6-8月),我开始真题的磨砺,逐渐掌握阅读的窍门。在这一过程,我意识到背单词的重要性,它应贯穿始终。我还借助手译本锻炼自己的翻译能力。
关于单词的复习,我坚信反复背诵是关键。我每天都会投入一定的时间进行单词背诵,根据个人进度安排每日任务。我喜欢使用纸质书籍,所以没有依赖手机APP。最重要的是在真题中巩固单词,这是最有效的记忆方法。
阅读理解的攻克,需先掌握其内在逻辑和方法论。我遵循了田静老师和唐迟老师的阅读方法论,先理解长难句,再实战做题。做完真题后,我会先自我总结,再参考唐迟的阅读真题逻辑进行反思。每一篇阅读都要吃透,并且真题要做不止一遍,但要留几套用于模拟考试。
作文方面,我从暑假结束后开始着手,听取了石雷鹏老师的建议。先听小作文,再听大作文,每听完一篇就背诵一篇。一定要亲自动笔写作,这才是真正的练习。最后反复背诵和练习,达到熟练程度。
在考研旅程中,政治复习同样重要。我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8-10月)跟随徐涛老师的强化课程,配合核心考案进行复习;第二阶段(10月中下旬-11月)二刷甚至三刷1000题,使用腿姐的背诵笔记和技巧课程;第三阶段(12月)继续背诵,并关注时政。肖秀荣老师的形势与政策也是备考中的必备资料。
在考研之路上,心态至关重要。考研虽是一场持久战,但每天的学习成果才是衡量进步的关键。劳逸结合,适时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制定计划是复习中的舵手,确保学习进度不受他人影响。在英语学习中,不要过早开始做真题,要掌握了方法再做。政治复习要重视基础知识,专业课则需要拓展学习。
关于考研辅导班的选择,我认为并非必要。辅导班可能会耽误学习时间、效果不彰且费用昂贵。网课是一种更高效的选择,能节约大量复习时间。在选择网课时,应注重老师的教学质量而非名气。我曾报过面授班,但因实习与课程冲突而遗憾错过。后来转向网课,效果同样显著。
信阳师范学院因其高考研率而享誉全国,一些专业如数学与应用数学、思想政治教育和汉语言文学等更是名列前茅。虽然有关“考研基地”的质疑存在,但每个学校都有其特色和优势。
考研之路虽充满挑战,但只要规划好复习计划、掌握好学习方法、调整好心态,成功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