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考研不仅是一场实力比拼,更是一场信息战。在备考过程中,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要想成功上岸,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权衡利弊,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经历过考研洗礼并成功调剂的我,对此深有体会。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备考经验和教训:
1. 本科阶段我主修经济学,并非毕业于名牌学校。一战报考南京大学的政治经济学专业。初试成绩为366分,专业课分数为114分。虽然总分未达到理想目标,但经历了整个备考过程后,我收获颇丰。
2. 在备考过程中,我经历了不少波折。最初,我选择了南京大学作为目标学校,但后来发现竞争异常激烈。大家在选择目标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竞争情况,避免盲目投机。
3. 数学是文科生的难点,但我通过系统的复习和练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主要参考了李永乐的全书、汤家凤的接力题典1800题和李永乐的基础过关660题等资料。我还看了汤家凤的基础班视频,搭配配套练习。建议没有基础的同学先看教材,了解相关定义公式,这样听课效率更高。
4. 专业课方面,我主要参考了郑炳的视频、尼克尔森的微观教材以及刘东的宏微观教材。我还购买了一些辅助资料,向学长学姐打听学校爱出的重点,关注学校官网的参考书目、大纲等信息。
5. 英语方面,我主要做了真题,并参考了唐迟的阅读部分技巧视频。我还使用了不背单词APP进行单词记忆。
6. 在整个备考过程中,我还总结了一些教训。首先是要尽早着手准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其次是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打实,不要忽视细节。最后是要多练习真题,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正确的备考策略。希望我的经验分享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也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备考计划,取得理想的成绩。
33、【12月备考指南】:在复习阶段,重视真题分析与作文背诵,调整心态是关键。关于刘晓燕保命45分的学习策略,尽管近期有一些传闻,但她的课程在B站仍有视频资源可用。
34、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既要背诵也要理解,同时揣摩出题人的意图至关重要。提醒一句,不要轻信老师关于各种题型分数的预测,每个部分的分数并没有固定的说法。客观题尽量全对,因为主观题(如翻译和作文)变数较大。特别是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考生,这些区域的阅卷较为严格。别忘了练字,选择端正的衡水体,平时写作时就下意识练习,或购买专门的字帖进行训练。
35、推荐王江涛字帖,练字同时也能积累知识。
36、如果你高中时选择了政治课程,那么哲学和历史方面已有一定基础,但时政方面可能仍需加强。相对来说,政治复习开始的时间可能较晚。
37、【书籍推荐】:肖秀荣和腿姐的时政小本是不错的选择。
38、【视频资源】:徐涛的哲学课程、腿姐的时政课程,以及在喜马拉雅上的音频资源都是良好的学习途径。
39、【习题】:推荐肖秀荣的1000题,主要做选择题。
40、【试卷】:肖8主要做选择,腿4的选择题也很好,肖4是必备的,里面的主观题需要认真背诵。
41、【9-10月备考策略】:精简版精讲课程结合1000题练习,无需全部网课,针对难点章节选择徐涛的网课学习(如哲学、政经等理论性强的部分)。配合一本政治知识点总结类的书籍(推荐腿姐的小册子),将1000题中常考常错的点标注出来,便于复习。每天投入1-2小时在政治学习上。
42、【11月】:二刷1000题错题,开始背诵选择题知识点,熟悉选项而非一字不差的记忆。腿姐的喜马拉雅音频可以在空闲时听一听,虽然吸收率有限,但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43、【12月】:继续刷选择题,包括真题和模拟题,巩固知识点,保持手感。同时背诵肖4的主观题。政治学习重在理解和积累,用心学就能取得好成绩。
44、整体上,政治学科并没有太多难点,只要用心学就能理解并掌握知识,再加上总结和积累,取得高分并非难事。
45、对于考研一志愿失败的结果,要客观看待并权衡利弊做出选择。如果你仍然选择高目标,就要全力以赴,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同时关注自身心态的调整,不要过于紧张或松懈。我是2021届考生,备考过程中遇到了疫情这一意外情况,所以更理解大家在当前形势下的压力。建议尽可能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学习,或者寻找图书馆、付费自习室等学习场所。调整心态的方法包括运动、观看悲情电影等。
二、关于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问题:
1.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而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 商品价格是商品的货币表现,虽然从一次具体交换看可能脱离其价值,但从长期趋势看仍然符合其价值。因此价格和价值的联系是: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不过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价值决定价格的方式是不同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约束。
三、人大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的考研内容:根据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硕士生招生专业目录显示该专业的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或其他相关语言、数学三以及经济学综合这四门科目。这些信息可以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网站上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