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选择来胜一贯班准备法考和考研的同学来说,无需担忧时间规划的问题。从大三上学期实习时开始复习司法考试,一直到大四下学期考研结束,来胜都有科学的计划和辅导员全程的辅导和督促。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在法考后准备考取法律硕士(法学)专业的学习方法。

在政治科目上,由于投入时间较短就能取得显著的回报,我选择了跟随来胜的政治课程。老师都是北大和南开的政治学大咖,讲解风趣且深入浅出。我主要采取刷题的方式,查漏补缺巩固记忆,并针对错误率高的章节配合习题集进行强化。对于选择题知识点,只要理解并运用就行,而主观题知识点则需要背诵。
在英语学习方面,我认为依然需要重视。我主要听了来胜的阅读课程,熟悉问题的类型以及在文章中的定位方法,这样做阅读就不是盲目的凭感觉了。真题至少要做两遍以上。写作方面,我每隔两到三天完成一篇大作文,选择不同题材进行练习。将自己积累的素材总结成应付各种题材的模板,并使用预测题进行练习。
在法学基础方面,我利用两周时间跟随来胜法硕的课程学习,配套讲义虽然不厚但知识点覆盖多,复习效率高。重点背诵历年真题中未考过的大题,来胜还会在十一月出押题和大题的解答技巧课。
法学综合部分由宪法、法理学和法制史组成,知识点琐碎、记忆量大、考察细致。我跟随来胜的课程快速过完讲义,然后将重点放在了联考分析上,由于理论法考察非常细致,特别是宪法和法制史,因此必须逐字逐句的仔细阅读。我认为快速高效、多次反复是最好的记忆方法,可以尝试用抄写关键词并画出每个点的逻辑结构图的形式记忆大题的知识点。
我想说的是,选择培训机构时需要注意师资力量、口碑和品牌、课程及资料等因素。法律硕士注重实践和应用,主要学习现行的法律法规,为法律实务部门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在准备过程中,必备书籍如法硕指南、考试分析、法硕练习书以及法硕历年真题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选择法律硕士专业时,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坚定信念。感谢来胜的辅导员一直给予的鼓励和心态引导,最终我成功完成了整个过程。也祝愿所有来胜的司考人和考研人一切顺利,一年双赢!以上的书籍,是以法硕(非法学)的书目为准,法硕(法学)有很多书籍和上面的同名,但会注明(法学)字样,战友们自己在买书的时候一定要看好。法学法硕书籍不多,现在大家都是看非法学的书籍备考,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二,英语推荐书籍:
1. 英语词汇书籍:推荐新概念三四册和星火的通过文章背单词的书籍。新概念三和四,我们建议大家在您看到这个书目的时候就开始着手,英语的功夫在于平时,没法突击。如果真的打算考研,不管你后期考什么专业,英语都需要尽早开始。
2. 英语教材:现在大学英语主流的是新视野,本科的英语教材是非常不错的书籍,建议大家把新视野的那几本英语书再拿出来看看,读读里面的课程,背背里面的单词。首先这些书籍是我们用过的,再去看,会有熟悉感,很容易捡起我们之前学过的词汇。
3. 英语真题:推荐《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曾鸣张剑》,历年真题建议大家到国庆以后再开始使用,争取一个星期研究一年的英语真题,周末做一年的真题,周一至周五好好研究每一个题目,这样有利于把握英语出题思路。
4. 英语写作:《红宝书?考研英语写作(图画+话题)180篇》,西北大学出版社。历年真题里面的作文一定要练习,建议战友们把历年真题作文最少自己写一次。
5. 英语阅读:现在很多n篇的英语阅读书籍,买一本做做即可,石春祯的220篇用的人多一些,但大家普遍反映他的书和真题的出题思路不是一样的。
三,政治书籍:
1. 政治教材:政治的官方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红宝书”,就是那本政治解析。本书2007年之前的版本写的比较生涩,但最近几年写的不错,加之本书是出题依据,重要性可想而知。
2. 政治练习:推荐任汝芬的《任汝芬考研政治:x年序列之二模拟试题(任汝芬序列二)》,但本书答案解析做的一般。
3. 时事政治:强烈推荐《2013年培训班考研政治考前20天20题》,考前冲刺良师。
4. 政治真题:这个就不说买谁的了,只要是解析详细的就可以买。
全日制法硕战友买以上的书籍就完全的够了,根本不需要再去买其他的书籍。还是那句话“书籍不在多,而在于你买了书有没有去看。”再次重申:现在谁都说自己的东西好,书籍的前言或者宣传都是天花乱坠的辞藻。我们不能看宣传,而是要看效果。单纯的以书籍来说,多位学长推荐的上面的书目真的足够了,再买其他的书来抵消指南或者分析的重要性,那是不明智的行为,也是会后悔的。从来没有听说哪位战友是靠人民大学出版的指南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考试分析之外的书作为教材使用而考取高分的。
另外推荐两本已经出版的2013新书:
1.《2013年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高分过关讲义》
2.《2013年法律硕士联考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
另外推荐一些好的考研书籍:
第一类: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
第二类:上海交大、对外经贸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
山东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社科院法学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第三类:同济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科大、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大、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
第四类:其他211高校、省级大学(如河北大学、山西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