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考研神押题”背后的真相
近期,一起疑似考研数学“漏题”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将考研培训机构“神押题”推向舆论风口。针对培训机构推出的天价押题班,公众对其究竟是一场“忽悠”还是确有内幕产生了质疑。
调查发现,以“神押题”为噱头的各类考研“天价班”在全国多地火爆开展。这些培训班收费高昂,从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培训机构承诺与考生签订“保障协议”,保证考试不通过退款。
深入调查后,记者发现这些声称“效果极佳”的“天价班”实则存在诸多猫腻。一些培训机构通过晒押题成绩单吸引生源,但实际上很多押题只是内容与真题有所沾边,便单方面宣告成功。更有甚者,根据考试真题修改之前的押题材料。
在命题信息保密工作日益严格的背景下,除了部分大机构外,许多押题班仅具有宣传意义。业内人士透露,只要培训班有一两人通过考试,便能覆盖成本,其后每通过一人都是净赚。
关于“押题班”是否有内部渠道的问题,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培训机构声称老师有内部资料或参与考研出题,但教育部明文规定高校内部人员和工作人员不得参与或举办考研辅导活动。目前活跃在考研培训一线的“押题老师”,多为培训机构的教学经验丰富的专职培训老师或高校的兼职教师。理论上说,参与出题的老师不敢也不会到押题班去讲题,因为都签署了保密协议,违规将面临牢狱之灾。
据了解,考研出题人需签署极为严格的保密协议,刑法修正案也规定,为考试作弊行为提供试题、答案的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处罚。高校老师不太可能为了赚取少数钱财而冒巨大风险。目前的考研出题方式也有根本性变化,即便出题人想漏题也非常困难。
尽管命题方式和保密制度在不断强化,但研究生考试中的一些环节仍存在泄题漏洞。特别是在试卷的印刷、运输环节,特别是向基层地方运输保管时,泄漏题的可能性最大。专家透露,一些考研专业课培训机构会针对性地选择某些高校的特定专业,积极编织人脉网、情报网,使考研专业课泄题风险增加。
对于考研机构承诺无法兑现、虚假宣传等问题,专家建议应依法查处。应进一步强化各招生单位的保密措施实施力度与责任倒查机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考研培训机构“黑名单”制度,引导学生理性报班。
公众并非喜欢质疑,而是因为教育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更是牵动着每个家庭的心弦。当前教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学费不断攀升,给普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随之而来的却是五花八门的招生宣传,让人不禁心生疑虑。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高等教育将走向何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是否只是在办公室里喝茶,而不真正履行职责?
现在不仅考研招生存在诸多问题,和普通高招录取也存在不少猫腻。前中国人民大学的招生处处长因招生收受贿赂被法律制裁,这反映出招生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权力滥用问题。如果没有漏洞,培训机构不会公开叫卖“保录费”,考生和家长也不会冒风险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让孩子进入好学校。培训机构的成功之处在于准确把握了考生和家长的欲望与投机心理,并通过社会公关活动实现利益最大化。可以看出,正是因为市场需求的存在,培训机构的供给才会越来越明显。
考生和家长的投机心理以及培训机构的欺诈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如果没有人监管,这些行为会向社会传递错误的信息,造成误导。关于非法招生的监管责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都难以置身事外。非法招生不仅存在欺诈性质,还可能涉及经济诈骗。相关部门必须采取行动,加强监管,防止事态进一步发展。
为了帮生和家长避免落入骗子的陷阱,我们建议在选择考研机构和老师时要谨慎。尽量选择市面上有权威、大型考研机构,这些机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辅导。在选择之前,要多做调研,寻找学长学姐的建议,全面收集信息。一定要和父母商量,他们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考研政策不清晰?院校专业难选择?点击底部官网,我们有专业的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开放网申报名中。但考生们要注意,考研调剂保录也存在很多骗局。骗子们利用考生迫切想考上研究生的心理,设下陷阱。考生们应该保持警惕,避免落入骗子的圈套。在选择考研机构和老师时,一定要选择有信誉的机构和老师,避免被不实承诺所迷惑。多收集信息、谨慎选择、与父母商量,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